RISS 학술연구정보서비스

검색
다국어 입력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예시)
  • 中文 을 입력하시려면 zhongwen을 입력하시고 space를누르시면됩니다.
  • 北京 을 입력하시려면 beijing을 입력하시고 space를 누르시면 됩니다.
닫기
    인기검색어 순위 펼치기

    RISS 인기검색어

      검색결과 좁혀 보기

      선택해제
      • 좁혀본 항목 보기순서

        • 원문유무
        • 원문제공처
          펼치기
        • 등재정보
        • 학술지명
          펼치기
        • 주제분류
          펼치기
        • 발행연도
          펼치기
        • 작성언어
        • 저자
          펼치기

      오늘 본 자료

      • 오늘 본 자료가 없습니다.
      더보기
      • 무료
      • 기관 내 무료
      • 유료
      • KCI등재
      • KCI등재
      • KCI등재

        ≪上博楚簡≫≪周易≫과 帛書本≪周易≫의 「需」卦 문자 비교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12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50

        本文分析時從“文字學”和“書法”兩個方面分析。这裏所谓“文字學”與“書法”,包含文字的“形體结構”與“書法體勢”。“形體结構”指獨體字的取象與合體字的部件,比較接近于文字學的範疇. 如‘’字和‘’之異。“書法體勢”中的“勢”指由技巧所形成的書法风格,卽用力的輕重、速度的快慢所造成的笔畵線條的长短、方圆、肥瘦等,我們所說的“書體”,比較接近於書法學的範疇. 如‘’和‘’之異。 ≪上博楚簡·周易≫是迄今为止时间最早的一部,涉及35卦内容。竹简中所出现的红、黑六种标号反映了阴阳转换、互为因果的易学理论。早期隸書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穩定性。古隸的産生並不是徹底打亂篆書整體結構而另立新的結構,隸書與原有正體保持着緊密聯系,通過隸書的演變軌跡而能追溯到母體的面貌。古隸的産生通過求易、求速、求簡的需要,使文字記錄語言功能得到進一步發揮。在漸變過程中,逐漸消磨了原有的象形性,經过用筆和字形的隸化,按着一定的隸化規律和原則,從而形成了古隸的字形結構和書寫方式。早期隸書的隸變軌跡,在戰國楚簡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楚簡文字中的隸化現象,具有不成熟性、不穩定性和過渡性的特點,有些字還存在着濃厚的篆意,但有的已初具隸書的模樣。≪上博楚簡≫中,同一個字就存在着不同的寫法,雖然如此,從戰國楚簡中,如戰國秦簡一樣,依然可以看出隸變的程度已十分明顯,卽從我們分析的‘用筆的隸化’、‘字形的隸化’中可以知道已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再從秦漢之際的簡帛書,如≪馬王堆帛書≫的有關文字看,可知戰國楚簡和秦簡是一脈相承的。雖然它們都屬于古隸,≪馬王堆帛書≫中的文字在字形結構上的簡化程度高于戰國楚秦簡,書寫方式也有了變化,比起楚簡,其波勢筆畵較明顯,表明隸變程度的加深。隸化在楚簡中初现,在秦代时流行,到了汉代终于以不可抵挡的趋势,迅速而全面地發展开來。

      • KCI등재

        容庚≪金文編≫四版에서 잘못 脫漏된 ‘黃’·‘饋’·‘(尊簋)’·‘其’·‘’자에대한 考察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14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58

        ‘’字收錄於第三版‘0335革’(129頁),但不見於第四版,≪金文編≫第四版在‘黃’字下中脫漏此字。‘’(≪卲王鼎≫)字、‘’(≪鼎≫)字收錄於第三版‘0353( )’(138頁)中,均不見於第四版。≪金文編≫第四版的食部中應新增‘饋’字,並應收錄此‘’字和‘’,而在‘0258 ’中應作“饋字重見”。‘’(≪大豐簋≫)(≪集成≫4261)字收錄於第三版‘0580 ’(234-239頁)中, 而四版未收。這可能後世欲將其分離爲二字, 但從形態上拆分並非易事因而移動時脫落。≪金文編≫ 第三版‘1171䚃’(492頁)字下收錄了≪克鼎≫‘’字和≪番生簋≫‘’字, 然而≪番生簋≫‘’字≪金文編≫第四版中欲查不及。≪金文編≫第四版中‘1482’(629頁)字和‘1940 ’(‘(778頁)中均應收錄≪克鼎≫和≪番生簋≫中的‘’字和‘’字,並當爲‘字重見’或‘ 字重見’。又‘’字臨摹形態有異, 故應慎重考察分析。

      • 西周 同靑銅器 중 蓋銘器銘 異文 硏究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09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42

        有一些靑銅器的蓋子和器身都有銘文者. 臺灣故宮博物館所藏西周靑銅器中≪作冊大方鼎≫․≪小臣謎簋≫․≪夨令方尊≫․≪夨令方彛(蓋)(器)≫․≪簋≫․≪賢簋≫․≪大鼎≫․≪追簋≫․≪卣(父辛卣)≫․≪父卣≫․≪公卣≫․≪辨簋≫․≪伯定盉≫․≪蘇公子簋≫等器都有蓋銘器銘. 本文以它爲分析對象, 分析出字形該同而不同的類別‘點劃活用’和‘字符活用’等. ‘點劃活用’類又分爲‘添加點劃’․‘省略點劃’․‘點劃方向不同’․‘點劃彎度不同’和‘筆劃位置不同’等五類. ‘字符活用’又分爲‘另加字符’․‘省略字符’․‘字符位置不同’․‘意義相近的字符互用’和‘字符之訛’等五類, 此外還分析爲‘僞作而造成字形之訛’以及‘詞序的不同’的異文現象.

      • ≪上博楚簡·民之父母≫의 文字 考察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09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43

        本研究是对≪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以下称 ≪上博楚簡≫) 中 ≪民之父母≫(濮茅左 整理注釋; 共 14 簡, 總 397 字)与≪禮記·孔子閒居≫·≪孔子家語․論禮≫的内容․文字所进行的比较和考察。≪上博楚簡(二)·民之父母≫原无篇名, 内容在现行的≪禮記․孔子閒居≫和≪孔子家語·論禮≫等书中也可见·现行的≪禮記·孔子閒居≫首章是以「孔子閒居」作为题目;≪孔子家語․論禮≫包含了≪禮記≫中≪仲尼燕居≫和≪孔子閒居≫的内容, 起始章句有「孔子閒居, 子張·子貢․言游侍, 論及於禮」采用了「論禮」来作为题目. 此竹简不但没有「孔子閒居」的章句, 也不见≪仲尼燕居≫的内容,反而却用题目概括了内容,并用了最重要的内容「民之父母」来做篇名. 通过版本比较‘哀樂相生’․「三無」的内容顺序․‘君子此皇天下’·‘奚耳而聖之, 不可而也’․‘而旣塞於四矣’ 句节内容各异. 使用的文字和单词也不尽相同。 ‘異體字和 異詞字’ 整理为如下: 民之父母 四海 = 塞于 它﨤孫 塞於四海 爲民父母 以畜 現行本 天地 逮逮 日聞 氣志旣起 施及四海 施於孫子 施及 民之父母 幾俤 丌 體 奚 見 旣 亡 又 逑 相 敗 聿 同 異 禾 迡 現行本 凱弟․愷悌 此 傾 視 得 氣 無 其(基) 宥 就 將 美 盡 孔 翼 氣 和 近 此外,第 11简把「亡備(服)」写成「亡(體)」, 通过前后文形式看,把「亡備」写成了「亡備之」. 同篇文獻 比較硏究固然是通过相互间的比较来补充被遗漏或破损的文字考釋, 可为参考原版本是怎样由来的、怎样被继承发展的这个演變过程的贵重资料. 本文考察瞭‘(夏)’․‘(答)’․‘者’․‘安’․‘樂’․‘(體)’․ ‘(喪)’․‘旣’․‘’․‘’․ ‘’․ ‘’․ ‘敗(快)’和‘(曰)’ 等比較可論字.

      • KCI등재

        ≪克罍(盉)≫의 銘文 연구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12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52

        克罍器盖·器口内壁以及盉的盖内器口内侧有相同的铭文各四十三字, 记周王褒扬太保, 令克侯于堰的始封历史. 根据金文引证, 此器作者‘克’应该为第一代燕侯, 年代则为西周成王时期, 其内容颇具研究价值. 填补了≪史记≫的空白。克罍、克盉二器同铭记载了成王封克为燕国第一代燕侯的史实。本文则主要针对 ‘王曰大(保)’,‘隹(唯)乃明(盟)乃鬯’,‘亯(亨)于乃辟’, ‘余大對乃亯(亨)’. ‘令克侯于匽(燕)’, ‘(事)羌狸雩馭(御)(微)’. ‘克(宅)匽(燕)入土眔氒(司)’从语序,结构形式的角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析。‘王曰’ 中的 ‘王’乃指‘成王’, ‘余大對乃享’中的 ‘余’则是前面连及的周王 成王自称, ‘乃辟’释为‘你的君主’,因此,也是同一王. ‘克’字常用作人名或被看做助动词‘能’,从文章的语序以及文章的形式上来看‘克’是指‘太保’的公子。‘’是 ‘事(使)’,即用作 ‘使治理’之义, ‘羌狸雩馭(御)(微)’皆为族名. ‘克(宅)匽(燕)入土眔有(司)’中的 ‘克则含有 燕國之地, 有司管理’的意思.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西周早期金文文体较之殷商时期有了很多变化, 尤其是记言体, 更是具有鲜明的特点. 西周早期的记言铭文字数不多, 内容多比较简潔, 这种简潔的记事特点在西周早期金文中还是常見的.

      • KCI등재

        ≪三老諱字忌日記≫와 ≪八瓊室金石補正≫의 摹寫本 字形 연구

        최남규 중국인문학회 2011 中國人文科學 Vol.0 No.47

        ≪三老碑≫的出土时间, 目前通行的说法是在清咸丰二年. 是年夏, 餘姚乡绅周世熊(字清泉)得碑于客星山今属浙江余姚市境内. ≪三老讳字忌日记≫, 又名≪三老碑≫, 今藏杭州西泠印社, 刻石时间约在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前后, 是现存最早的东汉石刻之一. 其书法由篆入隶, 浑厚遒古, 一经出土, 即为世所重, 素有“东汉第一碑”·“浙东第一碑”等美誉. 周世熊得碑後, 即命工拓百十纸, 一般认为此即≪三老碑≫之初拓本. 清代金石学, 自嘉庆以后, 深受王昶≪金石萃编≫影响. 正因王着未臻完备, 而陆续出现许多续作. 现存诸书中, 尤以陆增祥≪八瓊室金石补正≫百卅卷, 最为完备精实. 陆增祥积廿餘年之力, 或透过亲友僚属之寄贻借录, 或自购于市肆碑贾, 或倩人深入山林搜访拓搨. 必使所知碑刻, 得以一一目验墨本, 始为征信. 陆氏不仅亲校新得墨拓, 即≪金石萃编≫已着录者, 亦详加审订, 不假他手, 更能补≪金石萃编≫之阙遗与谬失. 至于校正原编文字, 碑刻之补缺增新, 还摹古文篆籀原刻字体及统整溪山岩洞题刻收录体例等等补正≪金石萃编≫之贡献, 或是重视并善用砖文, 造象记等民俗资料, 以开拓后世石学之范畴, 陆增祥在金石学上之成就, 实无庸置疑. 本文≪三老讳字忌日记≫的‘次’字不損本與≪八瓊室金石补正≫的摹文相互比較歸納: 1) 隸定不同者; 2) 摹寫筆劃不完全相同者; 3) ≪八瓊室金石补正≫不認識者; 4) 摹寫錯誤者.

      • KCI등재

        《수호지진간(睡虎地秦簡)》의 겸어문 연구

        최남규 영남중국어문학회 1995 중국어문학 Vol.26 No.1

        《泰簡》, 自1975年出土於湖兆省雲夢縣(漢口附近)以來, 因타的性質大部分是法律文書,其硏究重心大都集中在法制史上, 實際上, 在語言學方面, 其重要性也不相上下, 但目前爲止, 伋缺乏較全面的硏究. 《泰簡》是地下出土的資料, 未經後代的傳抄, 就避免了因之生的錯誤, 應更接近當代言語的眞象, 値得深入硏究. 「兼語式」是措一個述賓結構上一個主謂結構, 其中動詞的賓語兼作主謂結構的主語. 徒語義關係上分析, 《泰簡》的兼語式大致分爲「便役類」「封職任免類」「報告類」「評論類」「命名稱謂類」「有無類』等幾類. 其中表示「使役類』的動詞有 「使」和 「令」兩個, 表示「封職任免類」的有 「任」「取(娶)」等兩個, 表示「報告類」的只有「告」一個, 表示「評論類」的有『以‥‥‥爲」形式, 表示「命名稱謂類』的有 「命」一個, 表示「有無類」的有『有」一個. 從形式上分析, 《泰簡》約兼語式大致有以下之九類:一, 「動詞1+兼語+動詞2」; 二, 「主語省略+動詞1+兼語+動詞2」; 三, 「無主語+動詞1+兼語+動詞2」;四, 「主語(省略或無主語)+動詞1省略+兼語+動詞2」; 五, 「兼語式, 兼語式」; 六,「動詞1+兼語式」; 七, 『兼語省略」: 八, 「兼語+動詞1+動詞2」; 「動詞+連動式」; 九, 「動詞1+兼語+動詞2」. 而其中「「以‥‥‥爲」式較複雜, 有「『以』的賓語在前作主題, 『以爲』連用而前無修飾成分者」.「『以爲』連用, 『以爲』飾帶有副詞或助動詞者」. 「『以』的賓語在前作爲主題而『以爲』前用動詞者」和「『以』的賓語在前動賓結構之賓語者」等形試.

      연관 검색어 추천

      이 검색어로 많이 본 자료

      활용도 높은 자료

      해외이동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