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S 학술연구정보서비스

검색
다국어 입력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예시)
  • 中文 을 입력하시려면 zhongwen을 입력하시고 space를누르시면됩니다.
  • 北京 을 입력하시려면 beijing을 입력하시고 space를 누르시면 됩니다.
닫기
    인기검색어 순위 펼치기

    RISS 인기검색어

      KCI등재후보

      宋代 士大夫의 高麗觀 = 宋代 士大夫的 高麗觀

      한글로보기

      https://www.riss.kr/link?id=A40120465

      • 0

        상세조회
      • 0

        다운로드
      서지정보 열기
      • 내보내기
      • 내책장담기
      • 공유하기
      • 오류접수

      부가정보

      국문 초록 (Abstract)

      本稿要注意宋麗關係史的歷史趨勢, 而整理宋代士大夫再說知識人的對高麗的觀點和認識, 進而考察타的特點. 對高麗來看的對宋關係和對宋來看的對宋的關係, 這兩者之間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本稿的起點是, 宋朝的立場來看的對高麗的認識. 卽是以客觀地考察宋方立場爲本稿的目的.
      爲了達到硏究目的, 從『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中, 檢索"高麗"地後, 唐宋代士大夫的文集以及宋代史部和子部文獻記錄裏的關係史方面的資料中, 選擇有效的記事以再構成宋代的高麗觀. 從時間而看, 宋人的有關高麗的言論, 集中於從宋麗之間再建交的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 高麗文宗二十五年)到北宋滅亡的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 高麗仁宗四年), 在北宋滅亡前後還有一些記載, 而宋麗之間公開地斷交以後的記錄時흔少見. 因此, 本硏究對於宋代士大夫的對高麗的觀念, 分開了對高麗友好或者肯定的見解爲親高麗觀念和對高麗排斥或者否定的見解爲反高麗觀念的兩種觀念. 進而, 看做把不能屬於兩種觀念的見解爲中立的立場, 最後, 考察上述宋人的對高麗觀念和宋人的華夷論的觀點之間有什마關係.
      大體上, 首先如何認識對方國家的問題, 간自己國家的利益直接有關係. 通過一系列分析, 可以設宋人對高麗觀點的重點, 在於有沒有對自己國家有利的側面或者有沒有利用價値. 而且, 能看到國家之看互相認識問題, 隨着自己國家的利害關係而流動.
      只是不能否認比??連國境而被侵掠的契丹和西夏, 宋人的對高麗觀念在於更加客觀立場. 特別是在民族的性情方面, 將契丹和西夏民族像禽獸那樣卑視, 反而卑視高麗的表現是흔少見的. 這是因爲,高麗不是對中國直接反抗或者侵掠的對象, 所以客觀地認識到高麗.
      首先, 看親高麗的觀念, 在北宋初期, 對高麗可以設好意的觀念形成主流, 當文獻記錄中, 曾鞏的見解帶有代表性.
      其次, 反高麗的觀念, 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後, 從包括蘇軾在內的士大夫的言論中逐漸顯示出來了. 但是, 這只不過支出由于高麗發生的具體的弊害, 而主張保持宋朝利益的觀點而重視宋朝的實利. 如此同時, 這是隨着宋麗之間關係的變化, 也存在兩國立場差異的.
      其三, 徐競在『高麗圖經』一書中, 强調了高麗受到先進文化(中國文化)的影響而擺脫後進文化(夷俗), 而對此作出肯定的評價. 這是一種以宋人的華夷論爲基礎的傳統中華思想. 如此相反, 他對高麗受到先進文化的影響, 但是還維持後進文化的一面, 保持批判的態度.
      最後, 綜合上述論議和華夷論的特點而言, 蘇軾反高麗觀念的焦點, 在於高麗給中國帶來흔大的損失. 曾鞏顯示出中華思想的寬廣的一面, 但是他不像蘇軾那樣, 認爲訪來中國的高麗使臣對中國沒有危害而認定高麗. 而且, 以徐競爲代表, 從對高麗相似中國的文化因素就高麗文化的長處, 而不像中國文化因素就夷習的觀念, 能看出中國的驕??的心態.
      宋代對高麗觀念與對遼, 西夏, 金等其他異民族國家的觀念不同地方, 就有宋人對高麗觀念隨着與宋關係而變的形態. 再說, 遼和西夏人??連國境和侵掠中國而常常處於敵對關係. 對宋朝來設, 遼雖然不斷因擾着中國, 但是忽視타的威勢, 反而, 對西夏, 因爲從以前一個朝貢國變爲反逆, 所以宋人帶有了不滿意的心態.
      如果比較宋人對這兩國的觀念的話, 宋代士大夫的對高麗觀念特點非常明確. 但是, 對中國來設, 高麗是一個第三國. 他門認爲高麗是一個中國的朝貢國, 但從'文字之國'的表現來能看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不過由于高麗對中國帶來實際損實, 他門保持了非常否定的態度.
      綜合而言,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 可以設强調宋對士大夫對高麗的反感, 但幷不代表當時一般士大夫的情緖. 只不過指出對高麗政策上過分的配慮或者施行優先政策時會出現的弊害而已.
      번역하기

      本稿要注意宋麗關係史的歷史趨勢, 而整理宋代士大夫再說知識人的對高麗的觀點和認識, 進而考察타的特點. 對高麗來看的對宋關係和對宋來看的對宋的關係, 這兩者之間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

      本稿要注意宋麗關係史的歷史趨勢, 而整理宋代士大夫再說知識人的對高麗的觀點和認識, 進而考察타的特點. 對高麗來看的對宋關係和對宋來看的對宋的關係, 這兩者之間存在了一定的差異. 本稿的起點是, 宋朝的立場來看的對高麗的認識. 卽是以客觀地考察宋方立場爲本稿的目的.
      爲了達到硏究目的, 從『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中, 檢索"高麗"地後, 唐宋代士大夫的文集以及宋代史部和子部文獻記錄裏的關係史方面的資料中, 選擇有效的記事以再構成宋代的高麗觀. 從時間而看, 宋人的有關高麗的言論, 集中於從宋麗之間再建交的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 高麗文宗二十五年)到北宋滅亡的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 高麗仁宗四年), 在北宋滅亡前後還有一些記載, 而宋麗之間公開地斷交以後的記錄時흔少見. 因此, 本硏究對於宋代士大夫的對高麗的觀念, 分開了對高麗友好或者肯定的見解爲親高麗觀念和對高麗排斥或者否定的見解爲反高麗觀念的兩種觀念. 進而, 看做把不能屬於兩種觀念的見解爲中立的立場, 最後, 考察上述宋人的對高麗觀念和宋人的華夷論的觀點之間有什마關係.
      大體上, 首先如何認識對方國家的問題, 간自己國家的利益直接有關係. 通過一系列分析, 可以設宋人對高麗觀點的重點, 在於有沒有對自己國家有利的側面或者有沒有利用價値. 而且, 能看到國家之看互相認識問題, 隨着自己國家的利害關係而流動.
      只是不能否認比??連國境而被侵掠的契丹和西夏, 宋人的對高麗觀念在於更加客觀立場. 特別是在民族的性情方面, 將契丹和西夏民族像禽獸那樣卑視, 反而卑視高麗的表現是흔少見的. 這是因爲,高麗不是對中國直接反抗或者侵掠的對象, 所以客觀地認識到高麗.
      首先, 看親高麗的觀念, 在北宋初期, 對高麗可以設好意的觀念形成主流, 當文獻記錄中, 曾鞏的見解帶有代表性.
      其次, 反高麗的觀念, 在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後, 從包括蘇軾在內的士大夫的言論中逐漸顯示出來了. 但是, 這只不過支出由于高麗發生的具體的弊害, 而主張保持宋朝利益的觀點而重視宋朝的實利. 如此同時, 這是隨着宋麗之間關係的變化, 也存在兩國立場差異的.
      其三, 徐競在『高麗圖經』一書中, 强調了高麗受到先進文化(中國文化)的影響而擺脫後進文化(夷俗), 而對此作出肯定的評價. 這是一種以宋人的華夷論爲基礎的傳統中華思想. 如此相反, 他對高麗受到先進文化的影響, 但是還維持後進文化的一面, 保持批判的態度.
      最後, 綜合上述論議和華夷論的特點而言, 蘇軾反高麗觀念的焦點, 在於高麗給中國帶來흔大的損失. 曾鞏顯示出中華思想的寬廣的一面, 但是他不像蘇軾那樣, 認爲訪來中國的高麗使臣對中國沒有危害而認定高麗. 而且, 以徐競爲代表, 從對高麗相似中國的文化因素就高麗文化的長處, 而不像中國文化因素就夷習的觀念, 能看出中國的驕??的心態.
      宋代對高麗觀念與對遼, 西夏, 金等其他異民族國家的觀念不同地方, 就有宋人對高麗觀念隨着與宋關係而變的形態. 再說, 遼和西夏人??連國境和侵掠中國而常常處於敵對關係. 對宋朝來設, 遼雖然不斷因擾着中國, 但是忽視타的威勢, 反而, 對西夏, 因爲從以前一個朝貢國變爲反逆, 所以宋人帶有了不滿意的心態.
      如果比較宋人對這兩國的觀念的話, 宋代士大夫的對高麗觀念特點非常明確. 但是, 對中國來設, 高麗是一個第三國. 他門認爲高麗是一個中國的朝貢國, 但從'文字之國'的表現來能看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不過由于高麗對中國帶來實際損實, 他門保持了非常否定的態度.
      綜合而言, 從現存的史料來看, 可以設强調宋對士大夫對高麗的反感, 但幷不代表當時一般士大夫的情緖. 只不過指出對高麗政策上過分的配慮或者施行優先政策時會出現的弊害而已.

      더보기

      목차 (Table of Contents)

      • Ⅰ. 머리말
      • Ⅱ. 親高麗觀
      • Ⅲ. 反高麗觀
      • Ⅳ. 中立的 認識
      • Ⅴ. 華夷論과 관련된 문제
      • Ⅰ. 머리말
      • Ⅱ. 親高麗觀
      • Ⅲ. 反高麗觀
      • Ⅳ. 中立的 認識
      • Ⅴ. 華夷論과 관련된 문제
      • Ⅵ. 맺음말
      더보기

      동일학술지(권/호) 다른 논문

      동일학술지 더보기

      더보기

      분석정보

      View

      상세정보조회

      0

      Usage

      원문다운로드

      0

      대출신청

      0

      복사신청

      0

      EDDS신청

      0

      동일 주제 내 활용도 TOP

      더보기

      주제

      연도별 연구동향

      연도별 활용동향

      연관논문

      연구자 네트워크맵

      공동연구자 (7)

      유사연구자 (20) 활용도상위20명

      인용정보 인용지수 설명보기

      학술지 이력

      학술지 이력
      연월일 이력구분 이력상세 등재구분
      2028 평가예정 재인증평가 신청대상 (재인증)
      2022-01-01 평가 등재학술지 유지 (재인증) KCI등재
      2019-01-01 평가 등재학술지 유지 (계속평가) KCI등재
      2016-01-01 평가 등재학술지 유지 (계속평가) KCI등재
      2014-01-08 학술지명변경 외국어명 : 미등록 -> EWHA SAHAK YEONGU KCI등재
      2012-01-01 평가 등재학술지 유지 (등재유지) KCI등재
      2009-01-01 평가 등재학술지 선정 (등재후보2차) KCI등재
      2008-01-01 평가 등재후보 1차 PASS (등재후보1차) KCI등재후보
      2007-01-01 평가 등재후보학술지 유지 (등재후보1차) KCI등재후보
      2006-01-01 평가 신청제한 (등재후보1차)
      2005-01-01 평가 등재후보학술지 유지 (등재후보1차) KCI등재후보
      2004-01-01 평가 등재후보 1차 FAIL (등재후보1차) KCI등재후보
      2003-01-01 평가 등재후보학술지 선정 (신규평가) KCI등재후보
      더보기

      학술지 인용정보

      학술지 인용정보
      기준연도 WOS-KCI 통합IF(2년) KCIF(2년) KCIF(3년)
      2016 0.6 0.6 0.52
      KCIF(4년) KCIF(5년) 중심성지수(3년) 즉시성지수
      0.57 0.56 0.969 0
      더보기

      이 자료와 함께 이용한 RISS 자료

      나만을 위한 추천자료

      해외이동버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