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 陶盆, 現收藏于國立歷史博物館. 舞蹈紋在盆的内壁上部, 共分三組, 每組有舞蹈者五人, 手拉着手, 面向同一方向. 每個人...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https://www.riss.kr/link?id=A101788772
2016
Korean
학술저널
89-114(26쪽)
0
상세조회0
다운로드다국어 초록 (Multilingual Abstract)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 陶盆, 現收藏于國立歷史博物館. 舞蹈紋在盆的内壁上部, 共分三組, 每組有舞蹈者五人, 手拉着手, 面向同一方向. 每個人...
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舞蹈紋彩
陶盆, 現收藏于國立歷史博物館. 舞蹈紋在盆的内壁上部, 共分三組, 每組有舞蹈者五人, 手拉着手, 面向同一方向. 每個人的頭上均有髮辮狀的飾物. 下體也有飾物, 學者們對這突出之飾物, 衆說紛紜. 本文認爲是男性生殖器, 舞者是裸体而舞. 舞蹈紋飾與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和慶祝豊收有密切關係, 是祈求人口繁殖和農作物豊收的集體圓圈舞. 彩陶舞蹈紋與原始先民的巫術禮儀有着重要的聯繫. 高禖祭祀是在桑林擧行的祈求農作物豊收和子孫昌盛的祭祀巫儀. 部族成員們都一定要参加這祭祀舞蹈活動. 擧行求雨和祈子的高禖祭祀时, 也擧行男女交合儀式. 此时靑春男女在桑林随意野合, 是祈求農作物的豊收和人口繁衍的虔誠的儀式. 子孫繁衍·人口增加關係着國家和每一個人的生存. 所以高禖祭祀時天子親往擧行, 獎勵自由交往. 这種交合,并不是淫乱的, 是爲了人類的生存而擧行的神聖的儀式.
總之, 舞蹈紋彩陶盆之舞可說爲山海經·楚辭裏夏后啓“儛九代”, 卽跳‘代舞’之表象. 其舞蹈活動的目的爲慶賀穀物的繁盛, 祈求子孫和部族昌盛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