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是關于“科學”在中國近代思想界中的衍化過程及其與哲學思想之間影向關係的硏究。“科學”在中國輸入、接受的過程,可以說是沿着“技”到“道”、“用”到“體"”的形上化的...
http://chineseinput.net/에서 pinyin(병음)방식으로 중국어를 변환할 수 있습니다.
변환된 중국어를 복사하여 사용하시면 됩니다.
https://www.riss.kr/link?id=A99536881
2006
-
100
학술저널
23-48(26쪽)
0
상세조회0
다운로드다국어 초록 (Multilingual Abstract)
本論文是關于“科學”在中國近代思想界中的衍化過程及其與哲學思想之間影向關係的硏究。“科學”在中國輸入、接受的過程,可以說是沿着“技”到“道”、“用”到“體"”的形上化的...
本論文是關于“科學”在中國近代思想界中的衍化過程及其與哲學思想之間影向關係的硏究。“科學”在中國輸入、接受的過程,可以說是沿着“技”到“道”、“用”到“體"”的形上化的方向進行的。本論文主要對從明到五四時期“科學”的衍化過程和中國現代科學主義的歷史起源及其多重向度作硏究。首先,大略地槪括了近現代“科學”輸入的基本情況,倂且描述了中國傳統“格物致知”思想的特点,以揭示中西格致學在基本含義和根本精神上的異同。闡述明淸之際西學輸入時傳統士人對西學的三個不同反應,硏究明淸以來傳統格致學的演變過程。 接着硏究淸末洋務和早期維新派對科學的認識。他們的立場基本上停留在“夷技”和“器物”的層次上。洋務派在“重道輕藝”思想的束縛下,制造出辯護西方科學的一些觀念,卽“師夷長技”、“道器統一”、“中體西用”、“西學中源”等等。這些理論雖然包含着“華夏中心主義”的局限性,但在晩淸爲學習西方科學建造出良好的條件。在變法時期,科學經歷了多方面的轉換。在變法時期如上的泛化過程中,科學進一步由“技”到“學”,再提升到“道”的形態。最後,硏究中國現代科學化浪潮中的啓蒙科學觀和科學方法論,分析科玄論爭中各派科學觀的特点,以說明現代科學主義和敎條主義産生和成立過程。
목차 (Table of Contents)